▲3月7日,王媛媛在操作設備,將一位逝者推入火化爐。
她中等身材、文文弱弱、聲音清脆、生活中愛美、愛玩……乍一看,你或許想不到她曾是一線的火化工。1984年出生的江蘇姑娘王媛媛當年從湖南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儀技術管理專業畢業的絕大部分同班同學都去了業務部門、洽談室或者司儀主持,而她是唯一一個留在一線,并且一干就是十年。
這十年里,她從普通的共青團員成長為優秀的共產黨員,從懵懂女孩變成兩個孩子的母親,也從初入行的職工成長為余杭區第一殯儀館獨當一面的火化班班長。
2011年她被評為“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2012年被評為第三屆“感動余杭人物”,評為杭州市三八紅旗手,2013年獲“浙江最美女性”提名獎,2015年獲“全國殯葬工作先進個人”稱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女性。2107年,王媛媛參加了杭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
讀殯葬專業,源于一樁憾事
一個花季女孩,怎么會選擇人人避而遠之的殯儀專業?
王媛媛說,這是因為當年心中的一個遺憾,她“一時賭氣”做出的決定。
王媛媛出生在江蘇徐州一個普通農村,自幼與奶奶非常親近,讀高中時,奶奶不幸過世了,她非常傷心,想到火葬場送奶奶最后一程?砂凑绽霞业牧曀,未成家的女性是不允許去火葬場的。她哭著哀求家人,最后仍未能如愿。在填寫大學志愿時,她幾乎不假思索就填報了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葬專業,并如愿以償。
雖然自嘲是“一時賭氣”,可這位堅韌的姑娘卻一直堅持了下來。
“雖然我是女生,膽子也小,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大學實習時,第一次到殯儀館卻一點也不害怕!蹦翘,王媛媛隨師傅走進停尸房,工作人員將一位逝者的裹布揭開,是一位年邁的女性,面容看上去很安詳,就像睡著了一樣。
“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流淚了!
在殯儀館工作,沒有固定的崗位分別,忙碌時哪里需要人就頂哪里的崗位,從接遺體、清洗、縫合、穿衣、冷藏、化妝、火化到骨灰出爐她幾乎什么活都干。經常會有人問她,“小姑娘,會怕嗎?”,她總是回答,“怕,我當然怕,我怕他們會帶著遺憾而走……”。
她說,作為一名殯葬工作者,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是她最大的心愿,她要為每一位逝者站好生命的最后一班崗,讓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王媛媛為一場追悼儀式準備菊花。(黃宗治攝)
因為工作她改掉了愛笑的“壞習慣”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她,都會發現王媛媛不怎么笑,也不愛笑,總是一副嚴肅的模樣。
“其實,我原來是非常愛笑的,現在的工作讓我養成了不愛笑的習慣!彼f,別的行業提倡微笑服務,而我們這里的工作人員必須嚴肅。原因很簡單:來殯儀館辦喪事的群眾都處于悲傷中,面帶笑容是一種非常不禮貌、讓逝者家屬難以接受的行為。另外,殯儀一線的女職工不能化妝也是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這也是對喪戶的尊重。
特殊的行業使得王媛媛交際圈很小!霸跉浽徇@個行業,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比如不能主動和人握手,不給同桌人夾菜,不主動遞名片,不輕易出席朋友的喜宴和生日宴會等!蓖蹑骆聫牟恢鲃右笕e人家做客,而是把交際的時間投入到了業務學習中。
由于地域差異,王媛媛剛到時聽不懂當地方言,影響工作的開展,她努力學習,一字一句地把方言跟普通話對號入座記下來,同時虛心向前輩請教,學習業務知識和當地的殯葬習俗。
女大當婚,她也曾為自己的職業苦惱過,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個愛她、不介意她工作的男人。作為余杭區為數不多的女殯儀工,現在的她感到很知足。她說,兒子、女兒、老公和我,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就是幸福。
三小時!她為車禍女孩一針針縫好遺體
有一次,殯儀館從車禍現場接回一具被車子攔腰軋過、脊椎骨斷成了三截、表皮翻裂、內臟外流的遺體,家屬趕到殯儀館看到遺體后都禁不住逃了出去。女孩的母親悲從心來,女兒生前這么愛美,怎能以這樣的面目離開?希望殯儀館能讓女兒恢復原貌。
王媛媛接到任務后,想了很多辦法,和同事一起將逝者的表皮一點一點仔細拉出來,把內臟放進去,再一針一針縫好;用一根木頭將斷成三截的脊椎骨固定牢;最后給逝者穿上衣服、化妝,前后花了三個多小時。最后出來的效果家屬很滿意,事后非要單獨酬謝她,被她拒絕了。
塘棲鎮發現一具溺死在河中多時、已經高度腐爛、蠕蟲亂爬的尸體,如不及時處理,將嚴重影響附近群眾的生活。接到任務后,她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不顧尸體的腐臭,麻利地用塑料袋將尸體嚴密地包扎好,迅速地運回火化。當地群眾豎著大拇指說:“真是積德啊,沒有你們,誰會去收拾哦!
她說,這是我的工作,讓逝者有尊嚴的離開,讓死如秋葉之靜美,是我最大的愿望。
作為一名殯儀行業女職工,王媛媛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沒有可歌可泣的詩篇,她所做到的,正是一般人難以長期堅持的、貌似普通卻又不平凡的工作。下一個十年,下下個十年,甚至下下下個的十年,她希望自己還在這個崗位上,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
上一條: 有一種愛叫:角色互換
下一條: 日本收入極高的新興職業,孤獨老人入殮師